• 0
发表于 2021-7-11 10:51:27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
×
近期是高校招生录取期,很多骗子都会在这一期间冒充学校招生人员,设置“招生陷阱”,诱骗家长和学生。
src=http___img.deyi.com_forum_201908_10_15135784304ecada8e0365.jpg&refer=http___.jpg

近日,教育部也发布预警并公布了常见的诈骗形式和典型案例,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谨防上当受骗。
640.png

形式一:混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
一些不法分子及部分办学机构故意以打着学历教育的幌子,实际招收非学历教育学员,通过网络教育班、合作办学、自考助学班等入学通知书蒙骗考生及家长。
这种类型的通知书不是国家承认学历的普通高校的录取通知书,“入学”后也不能进行新生学籍电子注册,更拿不到普通高校的毕业证书。
家长及考生需要谨记
普通高等学历教育学生须通过高考招录。

【案例】
谢某因儿子高考成绩不理想,通过关系找到刘某为其办理某知名X大学入学事宜。刘某表示通过第三方途径交纳48.5万元便可进入X大学商学院。

9月中旬,刘某将X大学人力资源管理高级研修班的录取通知书交给谢某,并称实际入读的是X大学商学院,通知书是学校怕影响不好做的幌子。

谢某在刘某陪同下到X大学国际交流中心向工作人员交纳学费等5.2万元,后发现就读的是短期培训班遂退学。

刘某拒绝退钱,后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。

形式二:花钱就能买大学名额
不法分子利用家长盼子成龙的心态,通过伪造文件、私刻印章、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等方式,假冒高校招生人员、校领导亲戚等,谎称手中掌握高校“内部指标”“机动计划”“定向招生计划”“低分高录”“补录”等实施诈骗。
家长及考生需要谨记
高考录取过程中不存在“内部指标”,要从正规渠道了解、确认考试招生政策和信息,切勿轻信蛊惑,以致上当受骗。


案例
2020年5月30日,受害人陈某某在某网站上认识一名叫陆某超的男子,该男子称能帮助受害人的孩子录取到更好的学校。通过网上多次联系,陈某某相信了陆某超的谎言。


之后,陈某某陆续向陆某超支付7.8万元,结果不但没有录取,反而人财两空。10月8日,民警将嫌疑人陆某超抓获。

全部评论0

QQ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我爱大泗洪 ( 苏ICP备2023057549号-1|苏公网安备32132402000627号 )

GMT+8, 2025-5-3 20:44 , Processed in 0.207443 second(s), 26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Cpoyright © 2001-2025 Discuz! Tea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