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0
发表于 2015-2-5 11:40:49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
×
《家长会的故事》我们耳熟能详,这个故事是真是假,我没有考证,但我们每次都被这个故事所感动,说明这种现象是真实存在的。当老师说“你的儿子可能有多动症,连三分钟都坐不住”时,母亲却给儿子说“老师说你过去连一分钟都坐不住,现在能坐三分钟了”;当老师说“全班50人,你儿子考49名,我怀疑他智商有问题”时,母亲向儿子说“老师对你充满信心,如果你再细心一下,就有可能超过你的同桌”。母亲这种善意的谎言、智慧的转述保护了孩子的自信心。
故事中有三个人物:老师、母亲、儿子。老师在变化,但语言却如出一辙,总能从负面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。这些负责任的老师由于观念落后,总在好心的、无意的伤害着学生,大面积提高老师的教育理念已经刻不容缓。
对某些家长来说,老师的话就是圣旨,只要老师说了,能一股脑儿倒给孩子而不添油醋就算是好一点的家长了。据我了解,有很多家长为了引起孩子的高度重视,能够真正激励孩子,往往要借老师的口将孩子的问题说得严重些。这种做法害处多多,首先是伤害孩子,孩子认为在两个“重要他人”心中,自己已不是一个好孩子,其次是恶化师生关系,对老师给父母跟前说自己的坏话不满。这位母亲的做法看似很平常,实际上很伟大,没有对孩子无条件的爱,没有大的智慧,没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很难做到。
这个儿子是幸运的,虽然处在“以打击为主”的教育环境下,但却受到了妈妈的呵护。他心知肚明,他知道妈妈是他坚强的后盾,是他心灵的保护神,一直在鼓励他。他按着妈妈的期望在努力着,最终实现了双赢。
现在,很多父母在听到老师对孩子的负面评价后,眼盯着孩子的“毛病”,绞尽脑汁去改正,最后弄得两败俱伤。这些父母们不妨按照“家长会后”续写一下,我们会怎么说,我们应该怎么说,我们能不能做到像这位母亲那样去保护孩子?
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
1、任何身体或心理的疾病,如果可以追溯到童年时期,往往都是最难治愈和最严重的。
2、在严酷的应试教育背景下,培养孩子适当的对分数的钝感力,让孩子对分数不要过于敏感,有助于他更好的成长。
3、在以分数为评价标尺的学校生活中,成绩落后、思维迟缓的孩子很难不受到伤害,培养孩子适当的对批评与伤害的钝感力,对他的成长更有助益。
4、尊重孩子的兴趣,鼓励孩子自己去尝试,如果尝试失败了,继续鼓励孩子尝试别的,直到找到他喜欢的为止。
5、每一个人的成长都需要必要的条件,一个孩子的天份越高对成长所需要的条件也越为苛刻,所以,“莫扎特如果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,很可能就会成为一种灾难。”
QQ图片20150203092715.png
全部评论1
虫儿飞 发表于 2015-2-5 16:42:33 | 显示全部楼层
LZ是天才,坚定完毕

QQ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我爱大泗洪 ( 苏ICP备2023057549号-1|苏公网安备32132402000627号 )

GMT+8, 2025-5-7 02:49 , Processed in 0.148343 second(s), 27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Cpoyright © 2001-2025 Discuz! Team